【夢十夜】第六夜 夏目漱石 |傳統文化的傳承

東大寺南大門的仁王像是佛像彫刻師運慶的作品 今天發佈夏目漱石【夢十夜】的第六夜。 從明治時代開始,日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日本為了趕上西方列強,不斷進行西方式改革,傳統文化亦因此而受到莫大的衝擊。在這一夜中,夏目漱石說出了他對於傳統文化傳承的見解。 以下是第六夜的翻譯,希望大家喜歡。 (本部分1293字,閱讀時間約6分鐘。) 作品︰ 【夢十夜】第六夜 作者︰ 夏目漱石 翻譯︰ 小說熊 (日本小說翻譯室) 原文︰ 青空文庫【夢十夜】 第六夜 因為聽說 運慶 正在護國寺的山門雕刻仁王像,於是我漫步前往一看。當我到達時,早已聚集了大批人群,七嘴八舌地議論不休。 山門前方大約十米的地方有一棵大赤松,它的樹幹向著遙遠青空斜斜生長,山門的門簷隱沒在它的樹蔭之下。赤松的綠葉與山門上的朱漆相映成趣,美不勝收。赤松也生長得恰到好處,在山門的左方斜斜生長,沒有遮掩山門,直接延伸至寬闊門簷的簷上,散發出某種鎌倉時代的古典氣息。 然而,觀看的人群跟我一樣都是明治時代的人。人群當中,最多的是車伕,看來必定是因為等待客人太無聊,於是駐足觀看。 「哇!好大的雕像啊!」有人這樣說。 「雕刻這雕像要比雕刻人像困難得多啊!」也有人這樣說。 「啊!是仁王像來的。想不到現時還有人雕刻仁王像!我還以為仁王像都是古時的雕刻。」一個男人這樣說。 「無論怎說,仁王就是強捍。從古以來,要說誰人最強,可沒有人能與仁王相比,就是 日本武尊 也不能。」一個男人這樣說。這男人束起衣衫後幅,沒戴帽子,看來沒有受過多少教育。 運慶完全沒有因為圍觀者在評論而稍稍停下。他頭也沒回,只是不停拿著鑿子敲鑿。他身在高處,在仁王像的臉旁不停敲鑿。 運慶頭上戴著一頂類似烏帽的小帽,身穿樸素外袍,外袍寬闊的衣袖綁在身後。他的外表很有古風情懷,跟身邊喋喋不休的圍觀者全不搭配。我暗忖為何運慶到了今天仍然活在世上,不解地站在一旁觀看。 然而,運慶看來卻不覺有任何異樣,只是不停努力敲鑿。這時一名仰首上望的青年男子把頭一轉,向我讚賞運慶說道:「真不愧是運慶!眼中完全沒有我們這群圍觀者的存在,他的態度猶如在說天下英雄就唯有仁王跟他二人。這份氣度確實叫人折服。」 我覺得這話蠻有意思,於是望了青年一眼,青年男子也立刻向我補上一句:「看他運用鑿子的手法,真是靈巧得如入化境。」 ...